王星
王星
职      称教授
研究方向经济社会学,社会福利理论,劳工社会学,技能形成
部      门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
行政职务

办公电话
电子邮箱wangxing@nankai.edu.cn
办公室号504
接待时间周一10:00-12:00
个人介绍 研究成果 研究课题 讲授课程
教育背景

1997 年9 月—2001 年7 月 吉林大学哲学伟德BETVlCTOR1946社会学系 本科 
2001 年7 月—2003 年1 月 吉林大学哲学伟德BETVlCTOR1946 任辅导员 
2003 年1 月——2005 年9 月,吉林大学哲学伟德BETVlCTOR1946,任研究生秘书、科研秘书
2003 年9 月——2005 年7 月,吉林大学哲学伟德BETVlCTOR1946,硕士研究生 
2005 年9 月——2008年12月,被保送攻读吉林大学社会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7 年9 月——2008 年9 月,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联合培养博士

工作经历

2001年7月-2005年9月,吉林大学哲学伟德BETVlCTOR1946,任本科生辅导员,研究生秘书、科研秘书;
2009年5月-2011年12月,伟德BETVlCTOR1946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讲师
2011年12月-2016年12月, 伟德BETVlCTOR1946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
2014年12月-2015年10月,中加合作交流项目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访问学者
2014年7月-2016年6月,天津市西青区民政局副局长(挂职)

2016年12月-2023年12月,伟德BETVlCTOR1946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2023年12月,伟德BETVlCTOR1946战略发展部副部长(挂职)

2023年12月-至今,伟德BETVlCTOR1946,教授

获奖成果

2023年12月,获第十八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21年1月,获“唐立新优秀学者奖”

2020年5月,研究报告获广东省工会工作创新奖一等奖

2018年9月,获2018年度北京洪堡论坛“青年学术之星”荣誉称号

2017年7月,获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五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著作)”

2015年7月,获“中国社会学年度好书”奖

2014年7月,天津“131创新型人才”第二层次入选者

2013年7月,获中国社会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3年3月,获天津市优秀决策咨询报告奖

2013年7月,天津“131创新型人才”第三层次入选者

2011年7月,获中国社会学会201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0年12月,获第十二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9年7月,获中国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社会兼职

 全总工会理论和劳动关系智库专家

伟德BETVlCTOR1946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理事

中国社会学会发展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全国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中国社会学会经济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天津市青联常委
天津市河西区青联委员
伟德BETVlCTOR1946-香港中文大学社会政策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内蒙古自治区城乡社区建设特聘咨询专家

京津冀城乡社区治理专家库专家

一、专著与译著

  1. 《中国新社会阶层发展研究报告No.1》(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5月版

  2. 《走向技能社会:国家技能形成体系与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专著),中国工人出版社,2021年5月版(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物)

  3. 《技能形成的社会建构:中国工厂师徒制变迁历程的社会学分析》(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1月(入选2015年“中国社会学年度好书”)

  4. 《解析社会福利运动》(译著)(独立译者),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

  5. 《制度是如何演化的——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技能政治经济学》(译著)(独立译者),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

  6. 《经济社会学》(译著)(第二译者),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

      

二、期刊论文

  1. 《技能工人参与技术创新的双重行动及其逻辑》,《探索与争鸣》,2024年第6期

  2. 《利益共识:社会建构视角下的校企合作逻辑》,《社会发展研究》,2024年第2期

  3. 《技术变迁塑造技能结构的实践逻辑及其异质性》,《青年探索》,2024年第3期

  4. Effective skills supply and gr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 Voc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2024.No.1

  5. 《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建设的理论议题及其现实路径》,《中国工运》,2024年第3期

  6.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中国特色议题及其理论拓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年第4期

  7. 《培育适应制造强国建设的工匠人才》,《工人日报》,2024年1月5日(第5版)

  8. 《从工业劳动到数字劳动:劳动过程变迁与理论探索》,《新视野》,2023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3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24年第4期全文转载)

  9. 《零工经济是引发制造业“用工荒”的原因吗?》,《中欧商业评论》专访,2023年10月20日

  10. 建设适合“数字工匠”培育的技能形成体系》,《工人日报》,2023年10月23日(第7版)

  11. What's Keeping China From Moving Up the Value Chain? Six Tone, May 01,2023

  12.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技能重组与小农主体性建构》,《社会学研究》,2023年第2期

  13. 《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关系探析》,《吉林日报》,2023年2月13日(理论版)

  14. 《从制度革新层面推进乡村工匠技能形成体系建设》,《工人日报》,2023年2月6日(7版)

  15. 《如何培养有效技能》,《文化纵横》,2022年12月号(第6期)

  16. 《让农民变工匠,民企应该怎么做》,《中国新闻》报(访谈),2022年10月13日(A14版)

  17. 《新“八级工”能否破解技工荒》,《中国工人》(访谈),2022年6期

  18. 《技工养成与新社会力量塑造》,《南开学报》,202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2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9. 《“圈外人”看职教痛点在哪里?》,《中国新闻》专访,2022年8月18日(A15版)

  20. 《从技能经济学到技能社会学:技能形成研究的多元面向》,《社会学评论》,2022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2期全文转载)

  21. 《大职业教育主义与中国技能型社会建设理路》,《职教通讯》,202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10期全文转载)

  22. 《迈向技能社会:理论基础、内涵特质与现实挑战》,《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2年第3期

  23.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议题与实践路径探析》,《工人日报》,2022年5月16日第7版

  24. 《精神气质与行为习惯:工匠精神研究的理论进路》,《学术研究》,2021年第10期(《新华文摘》,2022年第5期论点摘编)

  25. 《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建设的理论议题与路径选择》,《工人日报》(聚焦“十四五”专家笔谈),2021年10月18日版

  26. 《国家在场与企业退场: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的中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变迁》,《中国劳动研究》第一辑,2021年8月版

  27. 《技能形成、技能形成体制及其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展望》,《学术月刊》,2021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21年11期全文转载)

  28. 《行动选择与农业规模经营效率》,《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

  29. 《国企技能形成体系与国家工业能力积累的微观基础》,《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第2期

  30. 《中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的现实境遇与路径选择》,《学术研究》,2020年第8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6期论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工会工作》2020年6期全文转载)

  31. 《零工技能:劳动者“选择自由”的关键》,《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7期

  32. 《脱虚向实:社会发展模式的再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9日

  33. 《产业工人工匠评选指标体系设计:问题、原则与重点》,《工会理论研究》,202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会工作》2020年5期全文转载)

  34. 《劳动分工、技术进步与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评论(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6月

  35. 《新兴职业群体的权利保障与社会排斥》,《江海学刊》,2020年第3期

  36. 《公共危机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反思与行动》,《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年第3期(《教育文摘》2020年9月23日全文转载)

  37. 《技能形成中的国家、行会与劳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4期

  38. 《技能形成中的可信承诺及其制度基础》,《学海》,2020年第2期

  39. 《重大危机中如何激活社会组织的力量》,《人民论坛》,2020年3期(下)

  40. 《国家、工厂体制与空间营造》,《北华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

  41. 《制造产业升级路径与产业工人技能形成》,《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年第3期

  42. 《“学技术为了不再做技术”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澎湃研究所,2019年5月3日

  43. 《农村社区的多元样态及其治理创新》,《社会治理》,2019年第4期

  44. 《实地调研发现的制造业升级中的微观掣肘》,《改革内参》,2019年4月19日,综合15/2019

  45. 《社会转型进程中我国新社会阶层的形成及其身份认同建构》,《福建论坛》,2018年11期

  46. 《技能形成的多元议题及其跨学科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18年第5期

  47. 《技术社会、技能形成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年第18期

  48. 《我们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光明日报》,2018年6月9日(《新华文摘》,2018年第17期全文转载)

  49. 《愿跨阶层的社会焦虑不跨年》,《南方周末》,2018年3月1日

  50. 《制度优化促本土技能形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5月17日

  51. 《从维护社会稳定走向增进社会质量: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取向转型》,《学术研究》,2016年第9期

  52. 《现代中国早期职业培训中的学徒制及其工业化转型》,《北大教育评论》,2016年7月,第14卷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12期转载)

  53. 《将质量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2月24日

  54. 《外出农民工城市居住选择过程中的能力与权利》,《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5年第4期

  55. 《社会质量建设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对欧洲社会质量理论的本土省思》,《江海学刊》,201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5年第7期全文转载

  56. 《技能形成的社会建构:德国学徒制现代化转型的社会学分析》,《社会》,201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

  57. 《劳工运动的部门分化:转型中的加拿大劳动关系简析》,《中国工人》(特稿),201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会工作》2015年第6期 全文转载

  58. 《市场化与福利化之间》,《学术研究》,2014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10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14年第9期转载)

  59. 《应对社会风险转型:从单一主体到社会参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2月5日

  60. 《风险社会的当代趋势及其应对》,《社会安全与管理》,2014年第1期

  61. 《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失灵: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政策分析》,《江海学刊》,2013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7期转载);

  62. 《落脚“城中村”是农民工实现阶层流动的重要环节》,《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2013年8月16日

  63. 《居站分离实践与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学海》,201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8期转载;

  64. 《利益分化与居民参与:转型期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困境及其理论转向》,《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2期(《东方早报(理论动态版)》摘编,2012年6月5日)

  65. 《利益分化背景下的城市基层社会秩序建构》,《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7期转载;

  66. 《西方劳动过程理论及其中国化》,《二十一世纪》,2012年2月号

  67. 《阶级化与商品化:劳工抗争政治的两种模型》,《中国工人》,2012年第2期

  68. 《劳工品质、劳动保护与跨国资本的空间转移》,《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

  69. 《1978年以来“国”与“民”关系之历史演进》,《人文杂志》,2011年第2期;

  70. 《制度中的历史——制度变迁再思》,《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2期;

  71. 《技术的政治经济学》,《社会》,2011年第1期;

  72. 《企业政治与劳动治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73. 《劳动安全与技能养成》,《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10年1月转载);

  74. 《跨国资本未必因涨薪而转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2月23日

  75. 《重回马克思:劳动政治与技能形成的体制分析(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2月2日;

  76. 《重回马克思:劳动政治与技能形成的体制分析(上)》,《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26日;

  77. 《空间定位抽样技术》,《社会工作》,2010年第7期(第二作者);

  78. 《以利益均衡调控地产社会》,《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8月31日;

  79. 《从隔离走向融合:失地农民社群隔离现象的破解》,《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4期(第二作者);

  80. 《师徒关系合同化与劳动政治》,《社会》,2009年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12期转载;此文入选《中国社会学(第九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81. 《调控失灵与社会的生产》,《社会》,2008年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1期转载;此文入选《中国社会学(第八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82. 《道德科学的不同面向——从韦伯看涂尔干》,《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83. 《单位政治研究述评》,《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07年10月号;

  84. 《东北地域文化阻滞效应与转型》,《求是学刊》,2007年3期;

  85. 《农民工形象建构与歧视集中效应》,《学习与实践》,2006年11期(人大复印资料《体制与改革》,2006年12月全文转载);

  86. 《奢侈消费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北华大学学报》,2006年6期;

  87. 《经典小城镇理论的现实困境》,《社会科学评论》,2006年2期;

  1. 2021年4月,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养成与弘扬研究(21AZD014)”

  2. 2016年6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技能形成体制与劳工社会保护(16BSH068)”

  3. 2016年4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管理科学数据中心智库类课题“制造业2025与技能短缺治理(2016SP1)”

  4. 2015年10月,主持共青团天津市委委托项目

  5. 2014年11月,主持天津市残联重点课题

  6. 2014年11月,主持共青团天津市委委托项目

  7. 2014年10月,主持共青团天津市委委托项目

  8. 2014年3月,主持天津市滨海新区残联委托

  9. 2013年12月,主持亚洲研究中心项目

  10. 2013年4月,中方负责人,香港中文大学支持

  11. 2012年11月,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12. 2011年7月,中方负责人,香港中文大学支持

  13. 2011年4月,主持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

  14. 2010年7月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5. 2009年10月  主持伟德BETVlCTOR1946人文社科青年项目

  16. 2011年8月-至今,主要参与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11&ZD148)”

  17. 2011年8月-至今,主要参与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中国单位制度的形成及变迁研究(11&ZD147)”

本科生课程:
  1、社会工作研究方法专题;
  3、当代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专题;
  4、社会工作概论(多人合上)
  5、专业外语(多人合上)


研究生课程:
  1、当代社会政策理论与实践;
  2、社会工作研究方法;

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同砚路38号  伟德BETVlCTOR1946津南校区    版权所有© 伟德BETVlCTOR1946_源自英国始于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