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苏驼,1928年生,天津静海人。1948年考入伟德BETVlCTOR1946文学院哲学教育学系,同年奔赴解放区参加革命。1949-1957年,先后在天津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统计局工作,任组长、副科长、办公室副主任;1957年,再度考入伟德BETVlCTOR1946经济系,毕业后任教于经济系、哲学系,并兼任教研室主任、党总支书记、系副主任等职。1971-1978年,任天津师范学院政史系主任。1978年后,回调伟德BETVlCTOR1946哲学系,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1980年,参与中国社会学的恢复与重建,主持南开社会学专业班、研究生班。1982年9月,任伟德BETVlCTOR1946社会学系创系系主任。1985年9-12月,出访美国,调研和学习美国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状况。1988年晋升正教授,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退休。
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调查方法、社会问题、生活方式、地震社会学、社区建设,代表作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理论研究》等。
一、与时俯仰:家庭与求学经历
苏驼先生于1928年出生,彼时正值北伐战争,他出生时外面的枪炮便停了,因此父亲给他起名为刘辰镇,意为辰时出生,把枪炮镇住了。
到了上学的年纪,他便在南开私立小学读书,三年级时就跟着同学去图书馆借书,凭着兴趣进行业余学习。在图书馆读书学习的经历对苏驼先生的影响很大,后来他在社会学系搞图书资料室,就和这个经历有关。
1941年,他开始读中学。这时先生的父亲已经去世,全家靠着父亲留下的积蓄生活,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留下的钱遭遇贬值,难以继续生活。这一时期,他面临着种种问题,一方面是要求自我完善,德智体的发展;另一方面,家庭矛盾、社会矛盾使他不得不考虑生存问题、选择事业。在思考未来要从事的事业时,苏驼先生目睹着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就想着要怎么改变社会、改变人。一开始,他认为这些社会问题与饮食有关,看了法国卡莱尔写的《人的科学》后,又研究了一年多, 直到高中时才明白是社会制度的问题。
1945年,苏驼先生考到南开中学读高一,受同学的影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高中阶段,他更加关心政治形势,经常看诸如《益世报》、《大公报》、《民国日报》、《中员工》、《东方杂志》、《观察》、《新路》这样的报纸和杂志。1948年,苏驼先生考入伟德BETVlCTOR1946文学院哲学教育学系。
苏驼教授(第二排左六)与南开社会学专业班员工合影
二、参加革命:接触统计与调查工作
1948年12月,苏驼先生奔赴解放区——河北泊镇参加革命。因为登记必须使用化名,他便给自己起名“苏驼”。一方面,他想跟剥削阶级的家庭划清界限,就随了母亲家的姓;另一方面,在工商中学的音乐课上,他被一首法国民歌中忍辱负重一步一步前进的骆驼形象所感染,对于这一精神十分向往,加上之前在南开中学又参加过骆驼剧社,因此起了“苏驼”这个名字。
天津解放后,苏驼先生接管了统计处第三科,后又在市政府秘书处第五科(调研科)第二组工作,负责统计。他所在的组主要负责编辑天津市政工作统计月刊、年刊,同时,他们画了一幅天津地图,在地图上把各个单位的位置标出来,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上序号,然后做了一个表,写明序号所标注地方的地址、电话等信息,这些成果做出来以后很受各部门欢迎。此外,苏老还协助参与了天津市房租情况调查,调查完成后,市政府出台了《天津市房产管理条例》。
1949年年底,市政府秘书处设置研究室,苏老被分到研究室统计科,担任副科长,主持工作,有段时间还监管过编辑科。他的主要工作是收集各部门资料、建立统计网,同时负责整理政报、图书资料,包括研究专题的图书采购、编码、上架等,供大家阅读参考。1952年四、五月,京津地区开展了“城市划阶级调查”,苏老负责调查天津几位有名的大夫。此后,他还参加过普选、人口普查,“土改补课”调查等工作。
在研究室工作期间,苏老向同事、向社会学习,把书本和实际联系起来,并且学会了统计方法和具体技术,比如编辑技术,写应用文、社论、评论、总结报告。天津市统计局成立以后,他又被调到统计局开展工作。
伟德BETVlCTOR1946社会学系建系20周年纪念大会
苏驼教授为费孝通所题“伟德BETVlCTOR1946社会学系”揭牌
三、祇树有缘:办社会学专业班的经验来自这里
1957年,苏驼先生离开统计局,重新回伟德BETVlCTOR1946学习,成为经济系的一名员工。1958年,苏老成为政治经济学系的教师,负责讲授政治经济学。
1960年,学校计划成立哲学系,安排他负责筹备工作。为了筹备团队,学院从中文、历史、经济三个系各抽五名大三的员工,培训两年,作为储备团队,这一方法成为后来办社会学专业班的办法。除此之外,学院还从北大、人大哲学系调毕业生来南开任教,以补充团队。
在教学方面,苏老组织哲学系老师修订教学计划,让员工系统念书。“四清”运动期间,他还单独组织系里几个办公室的干事,专门了解同学情况,指导员工进行学习,以理论联系实际。
1971年9月,组织将苏老调出伟德BETVlCTOR1946,到天津师范学院工作,1978年他又被调回伟德BETVlCTOR1946,到哲学系总支办公室工作。
1983年全国社会心理学教师进修班合影(前排右六为苏驼)
四、创榛辟莽:参与社会学恢复与重建
改革开放后,教育部发展文科,经过讨论后,哲学系最终确定发展社会学、心理学和逻辑学。为了发展社会学专业,学院成立了社会学教研室,由杨心恒老师担任社会学教研室主任。这时,费孝通先生来到伟德BETVlCTOR1946举行座谈会,讲的题目是“社会学与现代化”,会上提到要恢复和发展社会学。学科恢复最主要的是要先培养人才,为了缩短培养人才的时间,苏驼先生提出,可以模仿以前办哲学系用过的办法,由此成立了社会学专业班,由苏老担任班主任。
为了办好社会学专业班,学院不仅从全国聘请社会学家,还从国外请人来讲学,外籍教师中,有交换理论代表人物彼得·布劳、华裔社会学家林南教授、西德柏林自由大学的贺碧丽(Babara Hazard)助理教授和西德贝尔弗雷德大学的贝格尔(Johannes Berger)教授。
当时,社会学专业班的学习氛围很好。上课没有讲义,员工就在课堂上做笔记,然后马上印出来。关于社会学的名词概念,他们编了一本专门的东西,因此基本上每上完一门课都可以出一本教材。
考虑到社会学专业班毕业后的分配问题,学院成立了社会学研究生班,课程安排上综合参考了北大社会学的课程安排以及国外培养研究生的办法和经验。因为没有统一的培养办法,关于社会学概论课,苏老选择让同学们讨论费老主编的《社会学概论(试讲本)》修改稿,讨论结束后提意见。外语课方面,学院还专门请外语老师强化员工的外语训练。苏老认为,这个班的主要特点是发挥了集体的作用,同学们互相交流的作用不比老师的作用小。
1983年,社会学系开始招收本科生。1986年,学院还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合办了社会学博士班。博士生班招收中国硕士毕业或者讲师级别的学员,先在国内学习三年,通过考试后到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学习一年,在那里做毕业论文,通过毕业答辩的颁发博士文凭。这也是在社会学起步阶段快速培养人才的一种形式。除此之外,社会学系还开办了业余大学社会学班、大专的夜校、函授班。除了培养员工,学院也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储备团队,创办了三个教师进修班,同时送一批老师老师出国留学或交流,以提升团队水平。1980-1986年,南开社会学基本形成了一个从专科到博士的培养社会学人才的体系。
在办班的过程中,苏老也在思考南开的社会学要有什么特点。他认为,基本的是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且更重视研究方法。苏老提出,经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科学社会学是南开社会学的三个支撑,也是特色。研究经济现象、心理现象、科学技术非常关键,有这三个分支学科,那么研究任何一个社会现象、社会问题,都可以抓住根本的东西。所以,苏老当时的目标就是发展这三个分支学科。对于南开社会学的影响,费老曾表示过充分的肯定,苏驼先生也认为,南开社会学在国内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社会学系83级毕业十周年员工座谈会(前排左四为苏驼)
五、筚路蓝缕:将社会学推向社会
一直以来,苏老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非常感兴趣,也做过一些具体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从事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与应用研究,1962年写了《探究社会调查研究的规律性》,也写过《重视研究毛泽东同志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主编过多本社会学方法的教材,比如《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调查原理及方法》等。并且,苏老还筹备成立了中国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研究会,推动了社会调查方法在全国的推广。
苏老从事社会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申请课题,做科研项目,涉及生活方式研究、地震社会学和社区建设等领域。
1986年,苏老申请了两个关于生活方式的课题,出版了《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理论研究》。苏老认为,生活方式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中国人的基本素质问题与制度。关于社区建设,苏老认为,微型社区再造是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推行社区建设时,社区定位应该是适合中国情况的城市管理,并且应注意社区居民活动参与程度。
苏老从事地震社会学研究是比较偶然的。在一个国际地震会议上,有学者提出一个观点,地震和社会有关系。由于参会学者多为理工科出身,他们误把social science和sociology 当成了一回事,便决定让社会学者参与其中。因为当时南开社会学最有影响,他们便来找苏老商量开展合作。之后,苏老和国家地震局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开创了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局面,也首次将社会学研究中的社会调查方法引入到地震灾害的研究中。
编辑丨粟佳
审校丨资讯组
文章原载于《重建中国社会学:40位社会学家口述实录(1979—2019)》
图片来自伟德BETVlCTOR1946